首页

倩児女王

时间:2025-05-29 19:39:40 作者: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浏览量:36754

  党外人士大调研丨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推进“人工智能+” 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农工党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刘祯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围绕“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在上海、江苏等地开展了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带队。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多年来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已有66家大模型通过备案,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4500亿元,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备产业链。

  走进位于黄浦江畔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大屏上跃动的数据实时呈现着集团制造板块各个车间生产线的动态。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目前已在内业车间、组立车间、管加工车间、船舶总组及智能物流等方面投产了71条智能化生产线,已建成5座省级及国家级智能车间,单场景作业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模型能如何解决制造中的问题?”“智能码头的功能发挥得怎么样?”“国际上同类型的企业有哪些?”……在研究机构、产业园区、制造企业,调研组看得仔细、问得具体,有关负责人也答得实在。

  在迪必尔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边认真观摩一个个智能生物反应器,一边询问情况。据介绍,公司专注于研发高通量生物反应器及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整合了智能数据管理云平台,实现了从“高通量筛选”到“高通量工艺开发”的重要转变,助力迭代生物制造水平。

  “生物制造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调研组建议,企业要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要加强前瞻性布局,将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紧密结合。

  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近年来,江苏持续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从苏州市区一路驱车往东,时尚、现代的苏州工业园区和传统、古韵的苏州古城交相辉映,形成了城市的一体两面。以高水平开放创新著称,苏州工业园区汇聚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一批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在这里成长。

  “你好,小驰,导航去苏州中心。”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体验了与汽车搭载的智能助手对话,并试用了AI办公本等产品。调研组了解到,思必驰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语言计算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针对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办公等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目前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近700项。

  来到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专用高速排版机器人、金属折弯机器人、工业压铸专用机器人等一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吸引了调研组的注意。

  工业机器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埃斯顿基于自主化运动控制及机器人核心技术,成功培育出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数字化系列产品三大核心业务。

  “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方面打头阵。”调研组建议,分级分类推进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在两地,调研组分别召开座谈会,围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地方政府、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展开深入交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仍然较高”“既懂业务又懂数智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少”“应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生态、解决部分领域‘卡脖子’问题”……座谈会上,地方代表畅所欲言,调研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出谋划策。

  调研组建议,通过“人工智能+制造”,充分释放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叠加效应,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自优化、个性化、柔性化、高效化发展;研究人类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坚持大模型研发应用通专结合、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效能、聚焦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实现生产制造的“自组织化”;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制造”发展良好生态。

  下一步,调研组将充分总结此次调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努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

“喜剧最能释放情绪,黄酒最能表达情绪,两者融合堪称完美。”孙兵来自上海,愿望是到世界各地追喜剧。沉浸式体验此次喜剧后,他决定留在绍兴多玩几天,“计划打卡黄酒博物馆、黄酒作坊,品尝黄酒棒冰,深度感受黄酒魅力。”

中国汽车品牌积极开拓柬埔寨市场

在京津冀,市民可以使用一卡通办理22项人社服务事项。京津冀三地还联合发布了首批《京津冀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清单》,15项社保服务事项实现“同事项名称、同受理标准、同申请材料、同办理时限”。

深圳与匈牙利贸易规模回温 4月份同比增11.3%

二是体现高水平开放要求。近十年,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1.5倍,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随着数字技术快速突破、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跨境服务贸易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在全国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具体行业的准入措施,以“一张单”的方式归集列出,并明确清单之外的领域,对境内外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按内外一致原则管理,大大提升了跨境服务贸易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同时,我们结合发展实际和开放需求,在自贸试验区对自然人职业资格、专业服务、金融、文化等领域进一步作出开放安排,主动扩大开放,充分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方向。

中国驻菲使馆回应美国驻菲大使等涉海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昭通11月5日电(记者 张尼 程春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行驶10万公里,这是王昆的生活常态。8年前,毕业于蜂学专业的他在故乡云南威信县创建了自己的蜂蜜品牌,专心做起养蜂人。

(身边的变化)县域发展焕新记:浙江永嘉如何借路开启“高速时代”?

一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从总量上看,2023年,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有专任教师1892万人。“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接受更好教育和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扩优”方面,将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办好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等。“提质”方面,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